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制造体系优秀案例(七)——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绘绿色产业画卷 与世界分享化学之美
日期:2023/3/1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的认定工作,迄今为止已认定了六批行业绿色制造示范单位。为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行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我们筛选了一批优秀企业进行展示,通过典型经验交流和借鉴,加快行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绘绿色产业画卷
与世界分享化学之美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星化学)总部位于嘉兴南湖,是国内最大的轻烃龙头企业和绿色低碳原料综合利用企业。卫星化学以低碳原料为核心,依托轻烃一体化产业平台,实现集团化学品年产能超千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数字芯片、新能源汽车、医疗卫生等领域,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国内化学新材料领域领跑者。
多年来,卫星化学砥砺深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布局高质量发展版图,在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连云港徐圩新区建设投产全国最大的烯烃综合利用项目;同时,积极围绕能源结构绿色转型的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以“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双引擎推动企业绿色制造体系打造,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目前,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全产业链减碳技术、推进绿电采购以及对氢能储能的探索等一系列措施,卫星化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000万吨,为中国石化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
一、打造绿色供应链,共建行业绿色未来
卫星化学将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加快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全新的设计思想,从源头出发进行生态设计,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其目标是建立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的供应链,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都使用绿色技术,带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协作,实现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资源利用和最小程度的消耗及环境影响,力图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上,公司制定了科学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建设规划和目标,将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融入公司组织业务的全过程,并组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团队。从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绿色信息平台建设和绿色信息披露六个方面不断完善与突破,建立了完善的绿色制造管理体系。
在采购活动中,卫星化学树立绿色采购理念,不断改进和完善采购标准、制度,将绿色采购贯穿原材料、产品和服务采购的全过程。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绿色伙伴认证、选择和管理,推动供应商持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共建绿色供应链。通过早期介入、主动参与供应商的研发制造过程,引导供应商减少各种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用量、用更环保的材料进行替代,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传递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要求,帮助供应商将要求融入业务之中并逐级传递。
基于产品全生产周期的绿色设计理念上,卫星化学建立了基础过程和产品数据库,在研发设计阶段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不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公司主营产品丙烯酸获得了第三方的碳足迹评价证书,具有较好的绿色属性。
卫星化学还建立了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和减排监测数据库,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布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污染物排放、违规情况等信息。
通过不断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卫星化学更好发挥了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主体作用,与上下游供应商建立了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展开,引领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供应商技术、产能、运营等能力,实现链上企业协同,推动了行业绿色发展。
二、率先“碳”索全产业链减排,聚力循环经济
卫星化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速公司向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的转型步伐。作为国内最大的绿色低碳原料综合利用企业,卫星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战略转型上已构成产业整体性优势,并从源头、过程、末端三个环节开展节能减碳攻关,成效显著。
在原料端,卫星化学采用轻质化原料生产烯烃,能耗综合利用行业领先,每生产1吨乙烯仅耗300公斤标准油,大幅低于国家590公斤的标杆值。相比煤制烯烃,公司125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装置每年可减少约1140万吨CO2排放量;2套45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每年可减少约770万吨CO2排放量。在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工艺余热和反应副产蒸汽,进行低温位能回收,回收装置及罐区部分冷量,提高能源利用水平;采用新型高效机泵,高效强化换热器及其它节能产品,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能量回收率;装置所有的加热设备、制冷设备和相应的管道均选择高效的绝热材料进行设备及管道保温、保冷,减少能耗;装置内选择节能型的灯管,提高照明度,降低能耗等,2021年完成了多项节能改造项目,累计节电27万kwh、蒸汽3550吨、天然气9万m3。
卫星化学绿色化学新材料产业园还聚力于园区循环经济打造,规划建设了75万吨/年碳酸酯装置,每年可回收利用近40万吨CO2,并配套部分食品级CO2,把上游化工生产副产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实现高价值利用。与此同时,作为行业绿色低碳龙头,卫星化学在C2&C3产业链基础上进一步布局氢能领域。丙烷脱氢与乙烷裂解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副产氢,纯度高达99.999%,可以直接作为氢能源使用,且工艺路线相比传统煤制氢,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40万吨。卫星有望在未来成为华东地区主要的氢能供应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利用绿色氢能:
1、规划园区内氢能利用示范项目,包括适用于员工通勤的氢能源班车、氢能储能等项目;
2、致力园区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绿氢供给,降低园区内制氢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
3、谋划以氢为原料的化学品发展,如电子级双氧水、利用环氧乙烷生产中的氮气反应为丙烯腈提供合成氨、利用环氧乙烷生产中的二氧化碳制甲醇为DMC提供原料等,形成产业链协同,打造绿色低碳生产示范基地。
通过以上措施,公司正逐步加大对副产氢的利用,积极推进公司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三、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科技引擎注入绿色动能
多年来,卫星化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深耕轻烃产业链,推动化学新材料国产替代。
随着卫星化学连云港石化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卫星进一步形成以乙烯为龙头和主导的产业集群,有力提升C2高附加值新材料集群的原料自给率,为下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对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韩国SK共同投资建设高端包装新材料EAA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推进催化剂、乙烯基极性单体、特种聚烯烃等一系列产品的研发以及工艺优化的攻关,为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通讯电子、食品等行业提供原料保障。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卫星化学抢抓机遇,拥抱数字转型,稳步迈向“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随处可见,公司自建的“星云工业互联网协同平台”托起了绿色化工。全集团30多万个数据采集点构建了企业动态数据仓库,让产业链主体之间有效连接,打通信息孤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等全流程的系统化、平台化管理,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展产业链空间,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
公司搭建的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通过收集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等过程的数据,建立起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定期向社会公布重点供应商的环境信息,公布绿色采购的实施成效。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世界能源革命和“双碳”背景下,工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席卷而来,绿色低碳发展不只是挑战,更是新机遇和新风口。未来,卫星化学将不懈探索化工行业绿色增长新动能,坚持将绿色制造、碳中和、可持续发展、ESG等理念深刻融入企业发展,坚持用绿色低碳原料制造绿色化学新材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践行“化工让生活更美好”使命,共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